基甸–圣经人物

基甸–圣经人物

他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人物,以色列百姓在米甸人的压制下时,蒙上帝的召唤与米甸人作战而得胜的以色列的士师。

以色列的罪行

离开埃及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百姓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开始忘记以大权能引领自己的上帝。 与异邦人通婚、侍奉异邦神、还竟然毫不犹豫地侍奉巴力和木偶等偶像,每当离开上帝、有这些腐败行为时,以色列就无法摆脱其他民族的压迫。

在属于玛拿西支派的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时代,以色列地恶行也没有停止,为此发怒的上帝将他们交在米甸族手中7年。

以色列百姓为了躲避米甸族,在山上或洞穴建造营寨生活在其中,因米甸族一到秋收时就上山抢夺地中所产、抢夺动物,而过着痛苦的日子。 在苦难和患难之后才悔改、寻找上帝的以色列百姓(士6:1~6)。 上帝终于答应了他们的呼求。

拣选基甸

听到以色列的呼求,上帝决定选择基甸为士师,从米甸手中拯救以色列。 基甸为了防备米甸人,在酒架那里打麦穗时迎接了耶和华。 那天晚上,基甸遵从耶和华的话,破坏了巴力的坛、并砍下坛旁的木偶。 然后砌好坛,用公牛给上帝做燔祭(士6:25)。

第二天早上,村民们发现巴力的坛被毁,坛旁的木偶被砍后,涌到约阿施的家里,为杀死基甸而静坐示威。 当时基甸的父亲约阿施为基甸辩论,对他们说:”你们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巴力吗!如果巴力是神的话,就会自己争辩的!”,所以那日以后基甸便有了”耶路•巴力”的外号(士6:26~32)。

耶路•巴力:让巴力争论

与米甸战役

此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越过约但河安营扎寨,因此基甸与各支派联系,聚集了军队。 基甸在与敌军作战之前,想确认上帝和自己同在的事实,所以向上帝求告说:”我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会知道你借我的手拯救以色列了” 结果果然只有羊毛有露水,地上没有露水。 像这样确认两次后,基甸才怀着信心参加了战争。

十三万五千对三百

当时敌军达到135000人,以色列军队只有32000人。 但是,上帝认为32000人的以色列军队的人数太多,即使上帝让以色列战胜米甸,也会认为是用自己的力量获胜的,所以让凡胆怯的人回去,结果有22000人回去,只剩下10000人。 但是上帝说这10000名的人数也过多,只选了300名。 事实上,从人的角度来看,300人怎么能战胜13万5千人呢? 但是,只要上帝帮助我们,不是300人,而是3人也能获胜,不是吗?

基甸的胜利

以300名士兵要与13万5千名敌军作战的基甸,绝对需要的就是信心。 上帝为了让基甸相信,通过米甸士兵们讲述梦和梦的讲解,让基甸得到了确信。”

基甸以300名士兵攻击米甸的方法是打破瓶子,举起火把高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啊”。 米甸军队在黑夜中自相残杀, 伤亡惨重。 在战争中获胜的以色列百姓希望把自己从米甸救出的基甸立为自己的国王,但基甸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

士师记 8:23 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

这是以色列百姓比起接受上帝的统治,更想接受国王统治的一个侧面。 以色列想立国王的要求,直到撒母耳先知时代,扫罗受膏为王,但百姓们只能服从自己建立的国王,向他屈膝。

给予我们的教训

回顾曾是以色列士师的基甸的生平,并不是为了讨论其人物的为人。 无论是何人,只要蒙上帝的召唤,无论什么样的使命,重要的是欣然顺从。

基甸起初也很害怕。 所以不能在白天做破坏巴力邱坛的事情,是晚上偷偷地做的。 还要求”让羊毛团有露水”,”让羊毛团没有露水”, 以基甸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根本无法战胜米甸。 但是,当上帝向他承诺并帮助他时,他率领的虽只有300人,也能战胜那么多的军队。

通过依靠上帝拯救以色列的基甸时代的历史,想一想当我们自己受到上帝的召唤时,该怎么办呢? 如果领悟到了,就会得到很好的教训。 而且会领悟到不是用人类的力量、常识和智慧能取得胜利,而是通过相信上帝的能力才能实现。

另外,重要的不是”被选择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是否是上帝选择的人” 。希望大家绝对相信在末后时代让我们成为先知的上帝的能力,成为顺从召唤的锡安的家人。

发表评论